愛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可以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即使知道未來的路困難重重,只要她確定愛一個男人,生命中任何多麼艱辛的事情,她都會勇於去挑戰的。
年過 40 歲的她,經歷過一次不愉快的婚姻,兩個小孩在離異後跟著前夫一起生活。也許老天爺是公平的,受到傷害、遭受打擊的再婚女人,最終總會擁有一個圓滿的愛情,重新開始另一段家庭生活。
然而,面對比自己小 4 歲的先生,總是希望能為他生個小孩,於是乎開始了一連串的做人旅程。家住台南的兩人,聽說台中有一位很厲害的送子醫生,因此趕緊驅車前往進行第一次試管嬰兒的療程。原本以為自己保養還不錯,但終究年齡騙不了人,卵子雖多但品質不佳,植入兩顆胚胎卻沒有懷孕成功,只好失望地打道回府。過了半年,她打算再接再厲,這次選擇在自己的家鄉嘗試看看。兩次取卵的顆數大多為 12、13 顆,這次培養第三天的胚胎還加作染色體分析檢查,植入一顆報告正常的胚胎真的讓她順利懷孕了;只是好孕沒有持續下去,羊膜穿刺的結果竟然是異常報告,心碎之餘只好忍痛結束這次懷孕。
休息了一年後重新開始,再次植入一顆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但好孕用完了,最終以失敗收場。雖然先生對她一樣呵護有加,不忍她繼續下去,但為了讓老公一圓擁有小孩的心願,她必須繼續走下去。
無意中在網路上結交的網友,建議她到風城來試試看,起初先生還有點不太情願的過來,主要是距離太遠;但經由一番諮詢後,老公反而鼓勵她在這邊挑戰看看。在這邊第一次取卵一樣是獲得 12 顆卵子,最終有 3 顆第五天的囊胚可進行染色體分析檢查。為了爭取可以看到正常的機會,她決定再進行第二次取卵。同樣是 12 顆卵子,最後有 4 顆囊胚進行採樣。心裡想:已經有 7 顆胚胎送檢,再怎麼運氣不好,也應該有胚胎可以植入吧。
果然好孕確實沒有站在她這邊,七顆胚胎全部共槓龜,沒一顆可以植入。這樣天大的打擊,讓她內心受傷頗深。在診間她潸然淚下,要求醫生幫忙找個捐卵者給她;自始至終皆沒有表情的先生,在此時卻在旁邊安慰她,鼓勵她不要放棄,應該繼續嘗試看看。雖然還是填寫了借卵表格,但先生這番鼓舞也讓她重新拾起信心,願意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後續再經過了 4 次取卵,累積了 6 顆胚胎,靜靜地等待染色體報告回來。這次終於看到了唯一正常的胚胎,雖然是「one and only」,但內心已經很滿足老天爺給她這麼一顆等待已久的珍貴胚胎。放榜那天她和先生走進診間,臉上帶著滿滿幸福的笑容,興奮地讓所有人感受到她完成心願的悸動。
經過了一年六次取卵,獲得 51 顆卵子,13 顆胚胎,最後只有一顆胚胎正常,在在表現出醫學無法克服年齡的魔咒;要如何面對現實,挑戰極限,除了需要一點點運氣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戰勝自己的心魔,靠著堅強的毅力與決心,永不放棄,最終才能擁抱幸福。
女性更年期的諸多不適,主要因為卵巢製造的雌激素減少,而「盜汗,潮紅,易怒情緒及骨質流失等症狀」。同時卵巢不再規則排出卵子,使得受孕機會降低。隨著「年齡增加」,卵巢終會停止排卵,但也有因卵巢腫瘤必須切除卵巢或是其他抗癌化學藥物治療導致卵巢細胞提早凋亡,使得年輕女性提早面臨更年期或停經。
因此「更年期女性荷爾蒙減少」而造成直接的感官改變,在沒有醫療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以藉由適量荷爾蒙補充,使不適症狀獲得緩解與改善。而生育能力的保存,包含以下幾種方式:
a. 「預先凍存成熟卵子」 — 2013年己被美國生殖醫學會認定為保存生育力之正式技術。
b. 國外亦有女性卵巢癌患者,手術切除卵巢後,在實驗室內將卵巢內未成熟的卵子細胞取出培養至 「成熟」階段,再予以冷凍保存。未來再將卵子解凍受精,目前己有活產之個案報告。
c. 2014 年比利時學者 Dolmans MM 於 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 發表:手術切除部份卵巢組織並冷凍保存,組織解凍後再使用排卵針劑刺激,取得成熟卵子後進行精子顯微注射得到的胚胎品質並不會劣於同年齡的新鮮胚胎。但尚未有懷孕率或活產率的後續統計資料。故此法仍定位在「實驗」角色。
生殖醫學不斷在進步,但針對個案需求給予務實的諮詢與治療才是最重要的。與其等待十多年後的「幹細胞移植回春恢復生育力」,還不如當下進行冷凍卵子,將未來的幸福抓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