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程遇到瓶頸,該如何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敗?又該怎樣才能度過重重難關,讓自己看見希望?尤其在做人這條路上,屢戰屢敗,失敗的原因永遠被說成機率問題;此時是願意繼續玩不知勝率的賭局?還是找尋另一個有希望的機會呢?

今年不到 38 歲的她,已經結婚五年,婚後便積極想要有小孩,因此不放棄每個月最佳做人機會,期待 38 歲內可以擁有兩個小孩的幸福計畫。然而,畢竟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人生不一定總是按照心意走,因此只好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期待好孕能夠早點降臨在她的身上。

明明卵巢功能還不錯,AMH 仍舊有 2 以上的水準,卵子數量也依舊表現亮眼,每次都可以拿到超過 10 顆以上;但經過了五次試管嬰兒的治療,每每醫生都說一定會成,卻仍是以失敗收場。到底何時才能看到傳說中的兩條線?到底還需要繼續試下去?做人這條路,像是無底洞,怕自己越陷越深,越做越沒信心。

經友人介紹,決定從台北驅車南下找尋好孕。雖然已經經歷過了五次試管的療程,但心裡面對治療還是會產生恐懼感。所幸療程過程中,打針的次數已經大幅地減少,不像以前動輒一天要打上兩、三針,一個療程需要打二、三十針,大大降低自己的心理壓力。

在門診中,她一直拋不開過往的經驗,總是認為一個試管嬰兒的治療,應該「有始有終」;對於第五天囊胚培養及著床前胚胎染色體篩檢(PGS),心裡一直有些疑慮及擔憂,無法勇敢接受可能沒有胚胎可以植入的結果。經過了一番溝通及討論,才讓她鼓起勇氣,堅持面對未來的挑戰。

如同往常經驗,一次取到超過 10 顆卵,胚胎也有六、七顆,外觀品質大多是 A 或 B ;只是前三天的好胚胎,經過了多兩天的觀察,卻有令人意外的發展。這些原本以為很好的胚胎,在第五、第六天的階段,竟然從優良胚胎等級,漸漸成為劣等級,最終只有一顆 BB 等級的好囊胚。原來,以前被認為第三天的好胚胎,以前以為頗具冠軍相的胚胎,到了最後仍然會翻盤,難怪放進子宮內始終都無法順利懷孕。多等兩天換來兩個禮拜的空等期,也讓她心裡踏實不少。所幸這顆唯一的好囊胚,經過了PGS的篩檢,確定是顆健康無虞的胚胎,植入後總算終結了七年的不孕夢靨。

前幾天送來一份滿月蛋糕,附上了一張感謝卡片,上面寫著:「有了孩子,才知道愛;如此遼闊,足以包容世界,如此強大,可以撐起未來。」在在流露出歷經無數挫折後,擁有甜蜜幸福的心境。該如何有面對現實的心態,除了需要專 業的引導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戰勝自己的心魔,靠著堅強的毅力與決心,永不放棄,最終才能擁抱幸福。

子宮內膜癌有 80% 的發生率與危險因子的存在呈現正相關性。危險因子包含: i. 過量䧳激素長期刺激子宮內膜,䧳激素來源分為:   (1) 內生型: 如因肥胖使得過量䧳激素分泌長期刺激子宮內膜增生;或是慢性不排卵(不排卵會引起困難受孕)而   未能每個月定期的藉經期內膜剝落而增加內膜細胞病變的機率。   (2) 外來型: 更年期後長時間使用單一䧳激素補充治療,且未同時搭配黃體素服用。 ii. 抽煙、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其他家族遺傳綜合症。

初經早和停經晚,或未生育的個人史,多次被提及可能提高子宮內膜癌的罹病率。但必須要理解,這樣的統計分析,是因患者屬於「慢性不排卵造成的經期特殊表現或是長期䧳激素持續刺激子宮內膜且未適時的剝落更新,而增加患病機率」。

研究統計也顯示,難孕患者並不會因為排卵針或排卵藥物的使用而增加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或是乳癌的發生率。因此,難孕患者並不需特別驚恐於此類報導,建議與生殖科醫師討論難孕的原因,是否和慢性不排卵,或其他內科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及其他家族遺傳綜合症相關。同時聰明分析個人是否有子宮內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做好預防計畫與定期檢查。若為慢性不排卵或多囊性卵巢引起的難孕,則遵從醫囑,定時的調經讓子宮內膜有固定的更新剝落。

試管嬰兒 捐卵 借卵 捐精 借精 凍卵 凍精 海外 PGS PGD ERA